2022年是新修订《职业教育法》实施年,也是学校“双高”建设年,信息与智能制造学院全体师生深耕“双高”建设主战场,紧贴现代制造业基地和西部职教基地建设要求,主动适应重庆制造业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的需要,对标同类型国家双高专业群建设,对建设内容加量加码、提档升级,赋能学校“三有两能”特色校建设,以优异的成绩向党的二十大献礼。
立德树人,创新培养模式
发挥党建领航作用。学院以“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为契机,全面挖掘专业课程育人要素,深入推进课程思政改革,实现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协同推进。学院成功创建“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市级党建工作样板支部”正在验收,建成市级课程思政和名师团队,建成校级课程思政7门。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学院坚持立德树人、德技并修、创新发展。2022年5月11日,与永川国家级高新区管委会、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三方共建中德工程师学院,引入德国职业教育先进经验和标准,系统推进专业建设、技能竞赛、标准制定、培训认证等共育智能制造新工程师。2022年5月25日,与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通过校企合作机制在全国首创共建新形态产业学院-长安汽车工匠学院,通过职教岗、学徒岗、实习岗等载体培养高技能人才、技术技能精英、能工巧匠和大国工匠。
“三力”驱动,深化“三教”改革
四元融入,着力教材开发。学院实施“岗课融通”“赛教融通”“课证融通”“课程思政”,将岗位标准、竞赛标准、“1+X”证书标准专业内容中蕴含的育人要素融入课程标准。以课程标准为基础,联合威海职业技术学院、宜宾职业技术学院着力推动校—市—国家三级教材建设,仅2022年学院就主编项目化、活页式教材7本,参编教材5本。
四化联动,聚力教法改革。教学目标层级化:依托大师工作室、工匠学院和工程师学院,对学生分层,实施个性化发展;针对加入大师工作室、工匠学院、工程师学院的优秀学生,提升培养定位,实施金牌学子发展计划;针对其他少部分学生,采取灵活多种教学方式确保达到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模块化:开发基于完整工作过程的学习情境,开发结构化能力模块和教学模块,按照学生需求,灵活组合,重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混合化:依托“超星通”和“重庆市在线开放课程平台”开展混合式教学,为学生提供课前、课中、课后全程学习辅导。教学评价多元化:依托学校诊改平台,构建学生、教师、企业专家多元主体参与的多维度评价。
四能并重,聚力教师提升。学院依托陈志军首席技能大师工作室,引进国家级、市级技能大师,建立以技能大师和教授为双带头人的“能育人、能教学、能科研、能培训”四能型教师团队6个。实施专任教师和辅导员结对帮扶,提升教师育人能力;实施新教师—骨干教师—专业带头人—大师的分级培养制度,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实施职教岗位实践、研究中心挂职、企业挂职锻炼,提升教师教研科研能力;依托智能制造公共实训基地,实施教师带竞赛和“1+X”考核工作,组织培训师认定,提升教师培训能力。
提档升级,赋能“三有两能”
虚实结合,建特实训基地。学院在永川智能制造公共实训基地的基础上,2022年5月13日,获批重庆市先进制造与智能工厂虚拟仿真实训基地,使中心从传统硬件向虚拟仿真转变,实训方式从线下向线上转变。
丰富赛项,建优竞赛基地。学院在承办第十六届教育部“西门子杯”中国智能制造挑战赛西部赛区的基础上,2022年5月24日,获得川渝地区“巴蜀工匠”杯智能制造工程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两个赛项的承办权,进一步辐射川渝地区高校。
多点发力,建强培训基地。2022年4月,学院申报了重庆市制造业培训基地;2022年5月,学校与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达成协议共建工业技术培训中心(西区);2022年5月29日,学院获批交通运输部新能源汽车检测维修能力评价项目实施机构;2022年6月,学院即将建成可编程控制器应用技术和机械产品三位模型设计“1+X”重庆市培训管理中心,培训方向从政策性培训向企业技术培训转型,从学生培训向企业技术人员培训转型,提升了专业群支撑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